欢迎进入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0-6-24
2020年六五环境日前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即日起将陆续发送至各相关单位。广大市民可登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sthj.sh.gov.cn)浏览或下载。

《2019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2018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已增加地下水环境质量、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机构改革后职能划转情况,完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要素内容,补充了“三线一单”编制与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污染源普查等工作进展。

《2019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详细描述了2019年上海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全面总结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其他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公众参与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年。上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示范,圆满完成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环境保障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污染仍较突出。2019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09天,AQI优良率为84.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二级标准2微克/立方米。臭氧在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占比达46.4%,污染仍较为突出。

在空间分布上,由于上海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PM2.5和PM10受区域输送和二次生成影响,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SO2全面达标,浓度总体较低;NO2总体呈市中心向周边区域递减的趋势,浦西地区浓度总体高于浦东地区,与机动车聚集度基本一致。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氮磷污染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仍为主要污染指标。2019年,上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2018年进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的259个考核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48.3%,Ⅳ类断面占47.5%,Ⅴ类断面占3.1%,劣Ⅴ类断面占1.1%,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氨氮。与2018年相比,考核断面中劣Ⅴ类比例下降了5.9个百分点,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5.1%和7.3%。上海市4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本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氮磷仍为影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指标。

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9年,市规划资源局开展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1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为Ⅲ类、Ⅳ类、Ⅴ类的数量分别为2个、10个和1个,分别占15.4%、76.9%、7.7%。上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9年,上海市海域符合第一类、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位占20.5%,符合第三类、第四类标准的监测点位占10.3%,劣于第四类标准的监测点位占69.2%,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长江河口水域水质优良且总体稳定,但由于海水水质标准与地表水水质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本市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2017年至2019年上海市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基础点位的例行监测结果表明,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基本保持稳定;道路交通噪声有所改善。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2019年,上海市辐射环境背景值和辐射设施周边的辐射强度均处于正常水平。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2018年[[1]]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2.4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等级为“良”,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各项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2019年是本市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关键年。依托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平台,第七轮计划总体进展顺利。以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本市继续推进落实《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同时,编制印发了《上海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上海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各项污染防治任务。

2019年,本市稳步推进近年出台的各项改革任务,研究制定新的改革措施,集聚改革集成效应,不断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全市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考核中,上海继续位列第一。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标准规范,推动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河湖长制管理数据库,实施“一河一策”。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配合工作,实现第一轮市级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改革。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启动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上海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职能划转工作。

2019年,上海市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按期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持续推进总量减排工作,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给本市的“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持续加强固体废物管理、辐射安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应对气候变化、污染源普查;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的联动,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三、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持续加强环境执法

2018年11月,市委新组建市生态环境局,新设立市生态环境局党组。2019年2月,市委正式批复市生态环境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完成生态环境、农业、自然资源、发展改革、水务(海洋)等多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划转调整。2019年3月底,本市各区也基本完成区生态环境局的机构改革工作。

完成本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报请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完成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组建等工作。根据市委编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区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关机构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区完成区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工作。

在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多种执法手段的有效运用。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查处案件2427件,处罚金额近3.4亿元,作出按日计罚2件,处罚金额共122.7万元;实施查封扣押121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11件,移交公安部门行政拘留13件,移交公安部门涉嫌环境污染犯罪28件。  

相关链接:

1.上海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情况:2019年,上海市设有环境空气质量国控评价点9个(监测结果用于统计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分区评价点54个(含9个国控评价点,监测结果用于统计各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道路扬尘在线监测点位450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259个;地下水国家级监测点位13个;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9个;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基础点位76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249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95个。

2.上海市酸雨污染情况:2019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5.34,酸雨频率为44.5%,较2018年下降9.3个百分点。近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市酸雨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

3.上海市道路扬尘污染情况:2019年,全市平均道路扬尘颗粒物浓度为0.105毫克/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0.006毫克/立方米;各区道路扬尘颗粒物平均浓度在0.095~0.113毫克/立方米之间。

4.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按照201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进行评价,具体标准如下表所示:

噪声等级划分            单位:dBA

类型

时段

一级-

二级-较好

三级-一般

四级-较差

五级-

区域环境噪声

昼间

50.0

50.155.0

55.160.0

60.165.0

>65.0

夜间

40.0

40.145.0

45.150.0

50.155.0

>55.0

道路交通噪声

昼间

68.0

68.170.0

70.172.0

72.174.0

>74.0

夜间

58.0

58.160.0

60.162.0

62.164.0

>64.0